2005年5月5日

"Blink" by Malcolm Gladwell(更新)

剛開始看這本書,一看就不能停下來了!

跟Gladwell上一本著作 "The Tipping Point"(中譯:引爆趨勢)一樣,Gladwell都是以顯淺易懂的文字,以社會科學的角度分析一種現象,但今次不是解釋趨勢的傳染,而是解釋為何人們在「眨眼間」(即本書題目"Blink")能夠作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你可能稱這個現象為「直覺」,但作者並不同意;作者認為這種「眨眼間」的認知仍然是經過思想程序的。他在前言中就舉出了加州的Getty博物館購入希臘石像作為例子 -- 雖然經過多方面的檢驗證實似乎是真貨,但多位古代文物專家看過此石像後都覺得「不妥」、「抱歉」、「像有玻璃隔著一樣」、「新鮮」...這些都是他們在「眨眼間」看過它後所得的感覺。後來此石像真的被證實為假貨,作者就以此解釋為甚麼當初這些專家的「眨眼間」感覺是有真憑實據,而甚麼原因令Getty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受騙。

後來到了Gladwell的網站看看,有一段關於"Blink" 的Q & A很有趣,作者提到自己開始寫這本書的其中一個原因,竟然是因為自己改了髮型!是真的!作者說他在上一本書"Tipping Point"推出時留了一個很斯文的髮型,但到後來就讓頭髮不斷生長,沒有理髮,就變成了一個「死靚仔爆頭Look」,怎知就在這段時間,作者發現自己常常都被交通警發告票,在機場又常常被保安檢查行李,甚至有一次被懷疑是強姦犯!原因?就是因為那位被通緝的犯人也有一個爆炸頭 (但其餘如身材、樣貌、高度全部沒有一樣相似)。既然一個髮型就能影響「第一個印象」(First Impression)讓人誤會,那又甚麼力量影響這數步秒鐘形成的「第一印象」呢?作者就是以這本書研究這種奇怪力量 -- the weird power of first impressions。不過這只是本書談到其中一個的觀點。

也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在書本封套後放了一張作者「爆炸頭」的相片,非常抵死。

一直都十分喜歡Gladwell的文風,非常欣賞他能以簡明的語言解釋複雜的理論,更常用一些與平常生活經驗有關的例子來說明這些理論,讓人讀著完全沒有壓力,更會上癮般不斷的讀下去 - 十分適合我這般八卦的人!

2 則留言:

匿名 說...

http://news.bbc.co.uk/1/shared/spl/hi/picture_gallery/05/in_pictures_kenneth_o0halloran0s_portrayal_of_alzheimer0s/html/1.stm

Crazylegz 說...

十分感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