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6日

如何改變世界?


How to Change the World: Social Entrepreneurs and the Power of New Ideas --
David Bornstein著


老公給我介紹了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社會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uer)的書(題目正好緊貼他正在進行的研究!),但內容一點也不沈悶。文章風格基本上跟Tipping Point相當類似,因為是作者是記者的關係,非常懂得以故事性的文筆來包裝,因此讓讀者們能夠看得十分輕鬆舒服。當然也是因為這個世界真的有不少經歷和思維都驚天動地的社會企業家,書中的故事是正在身邊發生的事。

整本書主要是圍繞甚麼是「社會企業家」,以及一個推動社會企業的國際組織Ashoka 與其組織所挑選的fellow逐一介紹。但原來「社會企業家」其實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 -- 家傳戶曉的Florence Nightingale南丁格爾正正就是一個social entreprenuer !她的影響力又豈只於拿著油燈慰問病人。而且只要有目標、遠見、勇於嘗試、一個好的社會企業、一個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家在任何財政及政治狀況的國家裡均可以出現。

書中其中一個章節提到了一個好的社會企業家往往勇於承認錯誤、勇於改變、更願意與他人分享榮譽. 其實最重要的是他們往往都有一個熱切的期望(burning desire) 成就某一個目標,只要此願望真的懇切,這種原動力自然令參與者「無所不用其極」希望將願望成真,因此往往就能帶動這些具創新、富彈性,能突破舊有框架的意念。因此有人為了印度的兒童不適一切創下了Childline;有人為了巴西的農夫推動新方法發電;有人為南非愛滋病患者推動治療和教育。你可以說「這些都不是一般的人啊...他們都是特別的例子」但如果真的有一個好的idea,叫人真正投入,不適一切,可以令人勇於認錯、勇於突破,這就足以帶來改變了。問題不是有沒有idea,而是接觸這個idea的人是否真真正正投入,並對它絕對信任。這是十分值得我 -- 這個初投NGO洪流的我 -- 反思的事情。

本書已被譯作六種語言,當然包括台灣譯本 ,不過喚作《志工企業家》總有點怪怪的,明明是改變世界,為甚麼叫作「提昇人類社會的力量」?差點以為是甚麼靈力增幅器,以為自己在看幽遊白書呢。幸好還有看起來比較正常的大陸譯本,譯者為吳士宏。看了吳士宏的報導,看來這位譯者也是傳奇人物了。

這麼易看、好看的書在香港竟然只能在大學圖書館才能找到英文版本,真的唏噓。不過上網訂書也蠻方便,唯有益Amazon了。不過現在好像阿麥書房也能找到中文譯本。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
http://www.howtochangetoworld.org
Asoka 的網站 : www.ashoka.org/
藝術中心的茹國烈也有在其個人網站中介紹本書的中譯本:
如何改變世界 (要往下拉才看得到噢;頭一本是Drucker的書,也是蠻有名的)

2006年8月11日

[舞蹈] 發up風時間


事過境遷,又是發up風發魯蘇的時候了。在某時段參加了某舞蹈比賽,排舞的當然不是我。發現:

1) 原來,自命愛跳舞的人很多,真正愛跳舞的人卻...我想愛跳舞的人是謙卑的、是肯虛心學習的、是希望創新求變的。舞者有責任令舞蹈更好,而不是在台上動動,等待別人的讚賞。「當讚賞不來,那就是他們不懂吧,我們沒有錯...」???

2) 跳舞不是只得手手腳腳,不是竹枝牙簽在動。舞者不是做動作機器,不是沒有感情的亞米巴。真的難以想像,比性冷感還更冷絕的所謂舞動,與僵屍無異。

3) 是不是所有人都只看到別人的缺失,但永遠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呢?當你在批評批評批評的時候,有沒有自省自省自省?

4) 更恐怖的是:我發現原來世上是有「絕症」的。原本天真的我常常在想:可能有些人看舞經驗少吧...可能有些人只有機會看最流行的MTV而沒有看過真正好的東西吧...可能當有些人有機會「比較」的話,就會懂得反思吧...但原來看不到就看不到、感覺不到就是感覺不到。將最好的東西放在面前也可以照樣疵之以鼻的。九唔搭八不是暫時病症。層次不同是結構上的問題,是病入膏肓。對著這些人只會叫我氣憤。

5) 舞者是為甚麼而舞?是為了別人的讚賞嗎?是跟「露體狂」一般的自瀆式自我滿足?舞蹈世界真的是那麼狹窄那樣封閉嗎?如果是真的,我會很傷心。我每天的練習難道就是為了乞討那一兩句讚賞?為了建立舞壇的地位(呵呵呵...嘔心)?我相信,就算是狗兒也會真的喜歡自己的主人,而不只是為了一塊骨頭搖尾乞憐。(我想我不用再說那些勞什子的甚麼「表現自我、與音樂互動」等等泛泛之言吧...愛就是愛,沒有假的。屌!)

6) 事後感:原來我都幾冇用。別看我在這裡義憤填膺,其實我是...別人叫我做乜就做,叫我除衫就除衫(呵呵不要想歪了...只是外套),發現不妥只會靜靜的穿衣,卻不會跟人對峙的。真沒用。

2006年8月10日

[生活]看看我!看看我!我身體內的怪物變得這麼大了!


像中了毒一樣看浦澤直樹《monster》動畫,74集之長,但一點也沒有拖的感覺,只覺得是劇情需要。真的很少很少機會看了佈局如此細緻緊密的動畫,每一集都叫人驚心動魄。甘拜下風!

片名喚Monster,台譯《怪物》,算是中肯。然而港譯怪里怪氣的「魔剎」,以為音譯就能過骨,差矣。早前這套動畫曾在TVB週六深夜播放,那時斷續看了數集,只覺廣東話配音聽得完全不是味兒。幸好現在終於有幸看到日文版本。
其實我看的版本是Eng Fansub版,但因為片中除了男(忠)主角天馬醫生是日本人之外,所有角色都是德國人,反而看英文字幕覺得甚為合適。

Monster不是說那種會變法術、特異功能之類的故事。反而片中的電影感令到它更具真實性,心裡暗暗吃驚:這種Monster真的有可能出現。

很少看到這種動畫 -- 那種恐怖感、張力完全的滲透,畫面很少出現血淋淋的鏡頭,但卻處處叫人窒息。故事中的(主要)歹角Johann甚至常常不出場,但每次現身時都是那樣陰聲細氣,但他愈斯文有禮就只會愈發覺得很有問題…他那種不用動一根汗毛就能將人置之死地的力量,那一兩句的話語,由他口中說出來,竟然有如此摧毀的力量。

還有那本捷克圖畫書 《A Monster With No Name》,句句透露著詭異的氛圍:

很久很久以前
在某個地方
有隻沒有名字的怪物

怪物非常想要一個名字
所以怪物就踏上旅途
去尋找名字
但是 因為世界很大
所以怪物就分裂成兩隻
一隻往東 一隻往西

往東走的怪物
走到了一個村莊

「鐵匠伯伯,請把你的名字給我。」

『名字怎麼能給人。』

「如果把名字給我的話,我就到伯伯的身體裡,讓你力氣變大當作謝禮。」

『真的嗎,如果力氣變強了,就把名字給你吧。』

怪物就進到鐵匠的身體裡去了
怪物變成了鐵匠奧圖
奧圖成了村子裡力氣最大的人

但是 有一天

「看看我!看看我!我身體裡的怪物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哦。」

卡哩卡哩 咕嘰咕嘰 嘎吱嘎吱 咕嘟
肚子餓的怪物
從身體裡面把奧圖吃掉了

怪物又變回了沒有名字的怪物

到了鞋匠漢斯的身體裡也一樣
卡哩卡哩 咕嘰咕嘰 嘎吱嘎吱 咕嘟
又變回了沒有名字的怪物

到了獵人湯瑪斯的身體裡也一樣
卡哩卡哩 咕嘰咕嘰 嘎吱嘎吱 咕嘟
還是變回了沒有名字的怪物

怪物到城堡裡去尋找一個好名字

「如果把你的名字給我的話,我就讓你變強。」

『如果把我的病治好,讓我變強的話,就把名字給你。』

怪物進到了小男孩的身體裡
小男孩變得非常健康
國王非常高興

「王子康復了!王子康復了!」

怪物非常喜歡小男孩的名字
也很喜歡城堡裡的生活
所以肚子雖然餓
卻忍耐下來了
每天每天 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
還是忍耐下來了
但是
因為肚子實在太餓了。

「看看我!看看我!我身體裡的怪物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哦。」

小男孩把國王 大臣和僕人全部都吃掉了
卡哩卡哩 咕嘰咕嘰 嘎吱嘎吱 咕嘟

有一天
小男孩遇到了往西走的怪物

「我有名字了哦,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

往西走的怪物說:

『我不需要名字,我沒有名字也過得很幸福。

因為我們本來就是沒有名字的怪物。』

小男孩把往西走的怪物吃掉了

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名字
卻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叫他的人了

約翰,這個名字多麼的好聽


其實這套片子的角色大都是悲劇角色,包括那個殺人魔王、希特拉再生的Johann。他的悲情是來自於毫無選擇地成為了怪物,一直處於毀滅世界、毀滅自己的狀態,直至得到那一片「真實」的記憶、和他妹妹Anna那一聲寬恕。相對來說,天馬醫生的內疚感其實更易解決。

題外話:日本動畫Soundtrack一直眾所周知十分利害,但Monster的結尾歌竟然是由David Sylvian一手包辦的《For the Love of Life》,聽得我暈眩了好一陣子。

延伸閱讀:
Monster:看看我!看看我!我身體內的怪物變得這麼大了!(圖畫 + 字幕)
浦澤直樹的「怪物」
blog of profundum - MONSTER動畫感想
All About Comics: 浦澤直樹的記憶三部曲
http://www.youtube.com: 自己找找看吧,恕不提供了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