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6日

邊樹都有貓貓

sidekick那兒看到了這個專放貓樣的網站 - 邊樹有貓貓,攝影師喚作"苦榮"(曾幾何事我也常常邊笑死邊收聽「苦榮和小苦妹」的...),這兒的貓貓相真的很可愛,攝影師尤其擅長補捉貓兒反地心吸力輕功動作 -- 可能是離島貓更加自由的關係,南丫喵的貓貓特別多這類神奇動感照。

心裡悶悶的時候,看到這些活力充沛、泰然自若的貓咪,頓感清爽。真想立即擁抱一隻入懷。

2005年5月24日

Girl Nation女子街舞大賽


這就是我和一班朋友將會在6月5日(日)參加的女子街舞比賽,我們的團隊名字是"4 Dimensions",之前比賽都是用這個名字的。現正努力排舞中。

這個由青協舉辦的比賽將會在西九龍舉行。現在暫時只知道整個比賽時間是由2pm 至6pm,似乎各間舞蹈學校都會派隊參加。

大家的舞蹈水準當然有分別,但大概都是跳Girls Hip Hop一類的東西(猜想中都是 Street Jazz, Dancehall Reggae, Punking等...)所以要突圍而出,不能單單一味靠動作的排列,必定要有好的點子。

且看...

2005年5月23日

廣告時間:頹苑 ~ LAZY GARDEN ~

瘋腿在這裡特別為頹苑 ~ LAZY GARDEN ~賣一個小廣告,此君Roger是Terence在的大學研究生同事(同學),他現在正於此Blog中放上過去曾經發表的文章,可讀性甚高,現在仍在上載中,精彩文章陸續有來。

筆者暫時看過山埃強的故事何謂盲信者?荒謬傳教故事一則,許多意見都說中了我的心底話,只是瘋腿無能,未能如Roger有層次有邏輯而又幽默地將這些想法舖陳出來。但大家都不要只盲目相信瘋腿...親自看看才知道我有沒有說錯!

2005年5月17日

Soul Dragon《靈魂的巨龍》


最近翻譯的工作忙得要命,完全沒有時間寫blog,各位真對不起!由今個月至六月可能一直都這個樣子,請大家原諒吧。

不過有幸看過法國藝術節的Soul Dragon《靈魂的巨龍》,一定要說一說。
抱著興奮又忐忑的心情進場,因為知道有機會看法國Hip Hop隊伍Melting Spot演出,心情緊張;卻又擔心他們開宗明義要來個京劇 + Hip Hop的cross over,不知會怎樣?因為壞心眼的我在想 -- 外國人眼中,大抵放個京劇戲子在B-Boy旁就可以當作cross over了。

看了整場表演之後,覺得我是猜對了一半。

一開始,看到一班身穿西裝的Hip Hop 舞蹈員在台中,高台上竟然有DJ (當然我手上那份官方介紹譯作"唱片騎師"了...哈哈哈)現場作scratching及mixing,叫人精神為之一振。法國hip hop技術高超是沒得說了,整晚完全沒有冷場,配合不同的mix和道具屏幕作出不同場面轉換,頗有心思;更有Popper表演要命的solo!

另外全場最觸目的,就是圖中那個「圈圈」-- German Wheel (德國之輪?)。這是一個特別的馬戲技巧,表演者需要用整個身體發力和平衡來控制鋼圈的滾動,類似的技術也有被Cirque Du Soleil採用。這輪配合著音樂的演出實在叫人讚嘆。

不過老實說,筆者對於那個"中法接觸"有一點點保留,開始時真的有一點將京劇佬放在Hip Hop佬身邊各自為政就當作crossover一樣。幸好後來中段似乎好了一點,尤其是其中一幕由劇子在唱戲,B-Boy就在身旁隨著他的聲音Popping、Wave、甚至跳動,配合得相當不錯,值得一讚。另外同場也有跳Chinese的一班男子和B-Boy們一起跳,驚喜雖然不大,但算是編排算可以。(題外話:整晚都見很多懂windmill和tomaz的b-boy,弄得瘋腿昨晚也夢見自己懂得windmill和直體後空翻了!呵呵呵...)

總括來說這場表演真的不錯,瘋腿來對了。

2005年5月5日

"Blink" by Malcolm Gladwell(更新)

剛開始看這本書,一看就不能停下來了!

跟Gladwell上一本著作 "The Tipping Point"(中譯:引爆趨勢)一樣,Gladwell都是以顯淺易懂的文字,以社會科學的角度分析一種現象,但今次不是解釋趨勢的傳染,而是解釋為何人們在「眨眼間」(即本書題目"Blink")能夠作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你可能稱這個現象為「直覺」,但作者並不同意;作者認為這種「眨眼間」的認知仍然是經過思想程序的。他在前言中就舉出了加州的Getty博物館購入希臘石像作為例子 -- 雖然經過多方面的檢驗證實似乎是真貨,但多位古代文物專家看過此石像後都覺得「不妥」、「抱歉」、「像有玻璃隔著一樣」、「新鮮」...這些都是他們在「眨眼間」看過它後所得的感覺。後來此石像真的被證實為假貨,作者就以此解釋為甚麼當初這些專家的「眨眼間」感覺是有真憑實據,而甚麼原因令Getty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受騙。

後來到了Gladwell的網站看看,有一段關於"Blink" 的Q & A很有趣,作者提到自己開始寫這本書的其中一個原因,竟然是因為自己改了髮型!是真的!作者說他在上一本書"Tipping Point"推出時留了一個很斯文的髮型,但到後來就讓頭髮不斷生長,沒有理髮,就變成了一個「死靚仔爆頭Look」,怎知就在這段時間,作者發現自己常常都被交通警發告票,在機場又常常被保安檢查行李,甚至有一次被懷疑是強姦犯!原因?就是因為那位被通緝的犯人也有一個爆炸頭 (但其餘如身材、樣貌、高度全部沒有一樣相似)。既然一個髮型就能影響「第一個印象」(First Impression)讓人誤會,那又甚麼力量影響這數步秒鐘形成的「第一印象」呢?作者就是以這本書研究這種奇怪力量 -- the weird power of first impressions。不過這只是本書談到其中一個的觀點。

也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在書本封套後放了一張作者「爆炸頭」的相片,非常抵死。

一直都十分喜歡Gladwell的文風,非常欣賞他能以簡明的語言解釋複雜的理論,更常用一些與平常生活經驗有關的例子來說明這些理論,讓人讀著完全沒有壓力,更會上癮般不斷的讀下去 - 十分適合我這般八卦的人!

2005年5月4日

麥牛河...是真是假?

多謝 sputnik 提醒:看清楚又好像有點兒假的樣子...哈...証明我不是傳媒人,這麼容易相信報導!

但亦因為是瘋狂的麥記...既然可以改變基因,為甚麼不能賣牛河呢...哈哈

以下是今日我放的文章:

自從看過 《Fast Food Nation》這本書後,就一直拒絕吃麥記,因為知其食物不但沒有營養,更大肆進行基因改造食物,而且還要教育美國兒童盲目信奉麥記食物,並以極不人道方式對待員工、宰殺牛隻...罪狀數之不盡。無論麥記如何嘗試改形象也不能再欺騙我!

怎知今天在電郵中竟收到這份關於「麥牛河」的報導,差點要倒地不起。各位會不會吃?
看到這幅相片有點反胃時,竟有人覺得美味,真真佩服。(

消息人士透露,麥當勞計劃於明年初推出全新研製食品「麥牛河」。麥當勞今次特別選擇香港地道美食「乾炒牛河」作新嘗試是因為「乾炒牛河」一直深受香港大眾喜愛,而過往只限於香港發售的紅豆批、咖喱薯仔批和ShakeShake薯條亦深受香港食客歡迎,所以麥當勞希望能夠推出代表香港的食品以報答香港食客長期的支持。

麥當勞於2001年引入由「無煙自動炒菜機」改良而成的「無煙自動炒牛河機」,並開始研製「麥牛河」,該食品現已進入秘密試食階段,相信「麥牛河」推出後亦會掀起一鼓熱潮。





「麥牛河」滋味全靠秘製醬汁

秘密試食團試食後均表示「麥牛河」出奇地好吃,牛肉鮮嫩,河粉軟滑,又不油膩,芽菜和洋蔥非常爽脆,味道可媲美中式酒家的「乾炒牛河」。據悉「麥牛河」的味道可媲美中式酒家的「乾炒牛河」除用料新鮮外,就是全靠香港一位著名生物及化學專家研製的醬汁,該位專家利用嶄新的生物及化學技術應用到烹調食物上,經過多次測試及改良後成功研製出「科學醬汁」,配上「科學醬汁」的「麥牛河」既滋味又健康,麥當勞高層人士試過後嘖嘖稱奇,還封該位專家為「牛河博士」。

2005年5月3日

有線節目「新增點」眾blogger 回應

想不到這個原本應沒有太多人留意的有線教育節目「新增點」,因為聞.見.思.錄.在網上流傳該節目的RM 檔、sidekick等眾多的bloggers談論,就像tipping point一樣,雪球愈滾愈大,Sidekick甚至要發起一人一電郵抗議,好像過激了一點。其中許多最新鮮的討論可以在聞.見.思.錄.的最新文章看到,所列的連結比我的詳細很多,大家不妨看看。

其中所列的連結可讀性甚高,其中包括受訪者沈欣對於有線方面進行了censor的不滿(in English)、英語翻譯報導數位bloggers對於有線節目的不滿等,甚為精彩。

筆者尤為欣賞身為記者的Florence所寫的:從網上日記到博客力量,她的文章令我反省到:

可能之前一味的罵有線亂說「blog就是網上日記」過於偏激,想不到作為傳媒的一份子也有矛盾的一刻。Florence說:「只要有機會,應該爭取讓「Blog」在主流媒體曝光。」那起碼有線的節目算是做到了一半吧,雖然事情不完美,而且更請錯嘉賓...而且以它們如此多的篇幅,遠比如Florence的記者稿子多得很,就應該盡責地將基本的BLOG解釋和歷史作一點點解釋吧。

Florence更quote了一些 businessweek的有關報導,十分值得看看。

今次的"有線「新增點」眾矢之的事件"其實是一次十分有用的機會讓我們反思一下,究竟我們作為一個blogger,又自命不只會滿足於寫日記的我們,究竟是想達到甚麼目的。

另一位Sputnik 姐的意見也十分好:【純屬愚見】BLOG IS SHARE - "BLOG好像報紙副刊內的專欄般.大家都在自己的地盤發表文章",我十分同意他的想法,我不是有名有能力的作家,但也想有地盤發表意見,這裡正好讓我達到的這個目標。


Tag:

2005年5月2日

剪報:樂文書店遷舖三樓經營 [明報]

瘋腿按:原以為再也沒機會再見的樂文,慶幸仍有生存空間。

樂文是多間最喜歡的二樓書店之一,當然價錢合理也是原因之一,但獨愛其選書經過深思熟慮,不只是將一本本暢銷台灣書放在門口(如田園書店後期),在那兒逛一逛往往會有驚奇。那些新華書城之類的大型書店,掛羊頭賣...實在沒法比得起。


[明報即時新聞]樂文書店遷舖三樓經營
[09:34]2005/05/01



樂文書店經理林璧芬(左)與熟客建立深厚感情,她記得一名熟客遲遲沒有來取訂購的雜誌,後來才獲悉已辭世,那一刻她傷心得在店內痛哭。(秦偉攝)

旺角老牌樓上書局「樂文書店」終覓得新舖位,得以繼續營業,但要遷上3樓「更上一層樓」。

因業主收舖而面臨結業的「樂文書店」,日前終在對面街口「莎莎」化妝品樓上覓得新舖位,讓一眾書迷鬆一口氣。旺角樂文這次保得住招牌,卻保不住「2樓舖」的地位,無奈遷上3樓「更上一層樓」,入主原屬網吧的700多呎單邊商舖。這場令人唏噓的旺角樓上舖演義,是自由行引發商舖加租潮的犧牲品,也反映閱讀與流行文化的10年變遷。

旺角樂文兩周前傳出結業消息後,長達5個月的物色新舖過程才現曙光。樂文經理林璧芬難忘首度踏足新舖的猶豫﹕「那是一家黑漆漆的網吧。我鼓起勇氣入內,只見煙霧瀰漫,好些男孩打機打到打瞌睡,我覺得舖內很大壓迫感。」相比旺角樂文燈火通明的80年代氛圍,象徵數碼世代的網吧益發迷幻。

她感觸網吧敵不過潮流轉勢而倒下,渴望書店文化長青,就像與老主顧結下的書緣與人情,細水長流﹕「試過有客人將我名字中的『芬』字拆開,即是「廿八刀」,嚷?我會因此嫁不出,不斷勸我改名,還承諾只要我結婚,便送我一部大電視。」單身貴族的她不禁失笑﹕「有熟客訂了一批雜誌,半年也不領取。直至一名陌生女孩到書局代領,才知道女孩是熟客的女兒,熟客已在半年前辭世。那一刻我傷心得在店內痛哭,無法收聲。」

樂文在旺角屹立22年,是最早引入台版書的書店,12年前由洗衣街舊址,搬到奶路臣街與西洋菜南街交界的現址。90年代的西洋菜街唐樓樓梯昏暗,又充斥色情架步,有一陣子樂文樓上,開了一家賣色情影帶的店舖,黃色招牌毗鄰樂文的招牌,客人尷尬而不敢上書店,弄得林璧芬哭笑不得。

現在西洋菜街變身行人專用區兼自由行勝地,連簡體書店也加入戰場,但她不認為簡體書店衝擊生意,只嘆愛書人愈來愈少,自由行令周遭舖租狂加。她22年前在表姐介紹下,投身樂文至今,見證顧客由教師和高中生,變為30至40歲的上班族。樂文原本專攻文史哲書種,廿年前已引入村上春樹﹔現在新增大批袋裝書和流行書,日本網絡求愛小說《電車男》放在熱門讀物一隅。旺角樂文現址(西洋菜街62號)在下月底結業,並於6月遷進同街52號3樓,月租與現址相若,約2至3萬,可惜失去「2樓舖」的地利。自從舉行結業六折大減價後,人流多了三成,林璧芬暗忖這些愛書人,日後應該願意再上一層樓尋書吧,畢竟閱讀是為了擴闊視野,有反省有要求,清醒對待社會潮流。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