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好料」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好料」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4月3日

Punch Party 5 觀後感

猜不到winandmac 這樣快放了Punch Party 5上網...

(據PPHK5籌委成員說,明天將有youtube錄像,屆時將會放在這兒讓大家感受一下當天的盛況)

這次pphk5我竟然無拿拿當上「報時小姐/美人時計」,真的好玩,只是在聽present 時無法出tweet, 也沒辦法拍照,有點網癮起難耐的感覺。

回想pphk1到現在,仍然忍不住會懷愐第一次的情懷,想當年我只認識 Jansen Lu ,連 Sidekick 的真身還未見過,更不要提有沒有認識推友...那時初次認識Sheta、Leon、Marie Yuen消防員Szeto...當然還有最深刻印象的星屑醫生。那時感到原來香港的bloggers真的不弱啊!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pphk我得到了更多的推友朋友,現在已變成每次internet/blogger 聚會都會與推友相遇互相問好,甚至自己也攪過不下5次以上的tweetup。認識飯醉的良伴是人生一大美事。

說回pphk5, 我今次真的很高興選了在石硤尾的JCCAC藝術村舉行,而不是以往附送了幻彩fing香江的商場。對不起,我真心覺得在這特別「景色」底下來叫綠色和平present是真的很吊詭。

尤其今天最後的一位嘉賓,就是寫《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的blogger龐一鳴先生。 試想想如果我們在商場談不靠大地產商是什麼的一個光景!

今次PPHK5真的回歸簡約,沒有了抽獎環節,食物也不再複雜。雖然可能有人會覺得太少了,但我覺得更多的參加者是希望來聽一些與別不同的概念才會來的,這才是punch party的精髓。

也很驚奇和高興今次的講者也有是跳Argentina Tango的,只要談舞我就很興奮嘛!其實心裡很想她再解釋一下Argentina Tango的音樂和舞蹈的關係(因為《春光乍洩》令我認識了Argentina Tango的音樂),但我不大懂得說,搶了發問時間只懂跟她談好technical的舞蹈學習東東,浪費。

又適逢今次的punch party邀請了仁人家園 Habitat for Humanity China 作推介NGO(不知怎的竟沒見到籌款箱…私人聚會應該是可以放籌款箱的)。剛好這是我曾工作兩年的機構,但很抱歉,我是真心覺得講者說不到重點,所以故意向她提問,希望她能有更多時間講解仁人家園的特點…但仍然感到有點不足。Habitat的core values, 就是working with people … 「跟有需要的家庭結成夥伴,攜手修建他們自己的家園」-- 「攜手」是key point,因此global village義工團所有義工都會與受助者一起興建房屋,而不是受助者等待接濟,屋建好了就入住…因為受助者都有份一起興建,他們才覺得這是自己的「家」,對它才有自信。仁人家園的工作特別之處,就是要受助者得到decent home – 一個適當、安穩、合乎基本需要的居所。雖然我明白要求在3分半鐘傳遞太多信息是很高難度的,而且也可能是我職業病發作,當我看到powerpoint內那些頹門敗瓦的相片、慘情滿佈的臉孔,卻故意用意義相反的字眼來映襯…我實在覺得有少許不是味兒。這可是一般社會人士對於NGO的誤解,一定要將傷疤展露人前才能打動人心吧。(在此我真心希望如那位講者看到我這篇亂來的文字不要介意,這只是我非常個人的意見,未必正確。)

當晚應該很多人和我一樣,最期待的就是龐一鳴先生的present,而他絕對沒有令我們失望。很喜歡他感性的演譯,但每句話,以至每一個行動都是有理據的,因為地產商實在掠奪太多了,都不是憑空想像的。他更即時以現場幾位講者的主題作為例子,說就是因為大地產商的霸權,令我跑馬拉松要行3號幹線、令我們難以開自己手作仔小店… 聽著聽著,我忽然就變成了城市論壇的阿叔一樣,在Q&A時搶咪,眼泛淚光的說了「香港很危險」論…這是我鮮有在公眾面前胡言亂語啊,大家就當我興奮過頭吧,大人有大量唔好鬧我…。不過真心希望各位有blog、有facebook/twitter、懂得上網的朋友,不要輕視你們的發聲的權利。

另外PPHK唯一的缺點,可能是漸漸人們都忘了這是blogger sharing的聚會,所以有時presenter都沒有特別提及blog與他們present的主題的緊密關係(龐一鳴除外…),或者就算有提及,觀眾也未必接收得到。

最後,真的感謝各位PPHK的籌委,他們都是義工,舉辦這活動是絕對不能賺錢的,還會有無限大的壓力…我們這些只懂得來享受、消費,玩完就去食飯的群眾,真的真的很感激你們!

延伸閱讀:
劍心‧回憶:Punch Party Hong Kong #5 小雜工的感想
奇雲短打: 恭喜Punch Party HK 5完滿結束!

2011年1月14日

「神」級樂施有禮駕到!

大家認得牠是誰嗎?


有眼不識泰山,牠不是聞名古今中外的神獸「草泥馬」;牠其實是一隻「羊駝」,是樂施會美國(www.oxfamamerica.org)的「樂施有禮」網站正推銷的禮物。

我很少在這兒談及自己的工作,但看到這隻可愛的「羊駝」,我也忍不住要說說了。

因為,美好的事情往往就在最不經意的時候發生。

它無意中在內地的人人網中流傳,還大受歡迎呢,據稱駝刺激了達400萬的轉發率!原因很有趣:因為羊駝在2009年被內地網友炒作成「中華神獸」——草泥馬(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D%89%E6%B3%A5%E9%A9%AC),所以原本在校內網的帖子發起人誤以為樂施會也在湊這個熱鬧,引起很多網友誤會並不斷轉發。

其實在樂施會美國的羊駝的「真面目」是這樣的:

按下列連結放大
http://adsoftheworld.com/media/print/oxfam_america_alpaca

這兒就是原本的樂施會美國製作的「樂施有禮」網站:
http://www.oxfamamericaunwrapped.com/Alpaca-meadow-gift.html

這兒可看拍攝花絮,還可看到活生生的羊駝呢,好可愛:



更加有趣的是,樂施會在內地的同事看到這個情況,竟然想到不如「錯有錯著」,藉機宣傳樂施有禮的網站!

於是,內地的樂施會傳訊部同事,就在新浪、騰訊、搜狐等機構在內地的官方微博宣傳樂施有禮,解釋「樂施有禮」如何在不同國家針對當地社區的需求發放物資,清楚解釋了南美發放羊駝的原因(同時曲線解釋此非神獸),同時宣傳樂施會靈活多樣的籌款方式。

當然,內地同事也明白在中國是不能進行籌款活動的,所以在帖文中也藉機強調了內地暫時不能籌款,但又藉此宣傳了樂施會在內地、香港及其他地區靈活多樣的籌款方式,增加內地公眾對樂施會籌款方式的認識。

於是,樂施會中國部就在影響力最大的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oxfam)發起「逢一有禮」(http://event.t.sina.com.cn/event/62233)活動,對轉發「樂施有禮」相關內容的網友進行獎勵,獎品就是樂施會的賀卡和檯曆。

結果?新浪主動將此活動連結推到首頁,網友也紛紛表示支持樂施會,大家在新浪微博上看看 #逢一有禮# 的hashtag就知道了。雖然不能籌款,但能藉此engage audience,作為一種教育和品牌建立的活動,實在很不錯。

我真心佩服內地同事的靈活和創意,和對於網絡生態的敏感,這點我自愧不如呢!

最後,我也要為香港這邊賣一賣廣告,雖然我們沒有羊駝,但還有很多可愛得很的動物,包括這隻小黑豬:


來買這兒的禮物,都是代你的朋友買的,就是一項代你朋友作的捐款,這捐款就成了為貧農購買小豬的資金,所以都能幫助他們自力更生的噢,希望大家都支持一下吧:

樂施會香港的「樂施有禮」網站:http://http://oxfamunwrapped.oxfam.org.hk

後記:



內地的同事立刻就將我的blog文post了上她自己的blog了:「2011, 让公益玩起来!」,看到後真開心,這樣子的互相鼓勵真的叫人感動。創意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希望我們不同國家的同事可以繼續交流,一起努力創作新的點子。

2011年1月11日

美艷、高雅、靈動:Legion of Extraordinary Dancers

最初接觸 Legion of Extraordinary Dancers (LXD)是在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Season 6的演出, 驚為天人。它的成員包括了在SYTYCD中擔任評判的Krumper Lil’ C.



將Hip Hop舞蹈配合溫文高雅的小提琴,一動一靜爆發令人驚嘆的化學作用 – 聽著coldplay ”Yellow” sting quartet 版本音樂經已懾人,出乎意料地配合了靜態的Hip Hop ticking, popping, 再慢慢推展至強爆的krumping、breaking、capoeria, 以至Jazz、Contemporary…一浪接一浪,教人透不過氣。

後來再發現他們竟然受邀在TED作presentation及演出,看得筆者五體投地,差點沒哭出來:



要知TED是新思維交流的會議,它的slogan “Ideas Worth Spreading”已將會議的精髓呈現了。所以筆者看到LXD竟在TED 2010出現時,所感到的震撼真的難以言喻!

LXD配合了現場演奏,令我和台下的觀眾一樣看得如痴如醉。究竟是因為拚棄了慣常用的Hip Hop流行音樂而使用了弦樂才令他們如此出眾?不對不對,這兒每一位舞者都是獲當一面的,不過使用獨特的音樂配襯,也是令他們特別出眾的原因之一。

後知後覺如我現在才知道,LXD原來發行了Web-pisodes, 即網上片集,現在更進行入了第二季(第一季:The Uprising Begins;第二季:Secrets of the Ra)!據悉這套series的導演正是step up 2 from the streets的John Chu,他也是在TED中介紹LXD的主講人。


由於都是照顧美國觀眾,所以都是在hulu.com和itunes觀看的,香港的朋友要看,大概要靠youku.com等等的渠道。不難找的,去看看吧!

不過筆者始終最愛他們的live 現場演出,氣勢是很難和影片比擬的。

延伸閱讀:
LXD on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Legion_of_Extraordinary_Dancers
LXD on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thelxd
LXD官方網站:http://thelxd.com
LXD on Twitter: http://twitter.com/thelxd
LXD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jonmchu (只可看Trailer)
LXD on Hulu: http://www.hulu.com/the-lxd 本來是有齊所有片集的,無奈暫時只供美國觀眾收看

2010年10月18日

当了败家人,我终于买了ipad!


當了敗家人,我終於買了ipad!

當天事發現場就是星期六在旺角,剛上完舞蹈課,下課本要回公司工作,不往油麻地方向走上地鐵站,卻遍遍要往旺角方向走,就讓我在創興中心地鋪看到蘋果 authorized dealer在 陣列 iPad,忍不住玩了一會。不小心問了句"有現貨嗎?"
竟答:"有!現在所有不同config都有!"天!這是真的假的?

當然,我本也想買ipad的,只是想到要上網訂,還要等十日,怕煩遲遲不肯去做。

立即上推,問應否去馬。當然,Twitter 的朋友們,一定會叫你買的。

買後立即有關在twitter上常常聽到有關jailbreak 的方法,得到的建議是"唔好人break你又break,睇定的先。"

好!那我就來用熟它吧!暫時還未知太多,不過它真的好玩,不打game的我也下載了不少來玩!

只是仍然需要一個文書用的apps, 仍未決定那一個好。
另外因為沒有用過iphone, 還有很多的不慣。

現在這段文字就是用 ipad寫成的,用簡體真的有點不慣,但不怕,據聞更新了os4.2 就會解決沒有繁體(!)和速成的問題了。現在唯有暫時用同文堂轉繁簡暫時「頂住」。

2010年6月26日

我人生第一次認真的facial

從來沒有做facial的習慣。對,都幾廿歲人,真真真真的沒有做過facial,最多只是小小小時候陪伴媽咪去她的光顧的美容中心,最記得一次媽咪貪過癮,叫美容中心的技師幫我去走米,怎知不去尤自可,她的手勢超差,令我面上出現紅腫的痕跡,令我很不開心。可能這個原因一向對美容中心都有點抗拒。

之後只有一次在physical 做了一次免費贈送會員的facial, 完全沒有特別感覺。

但今次不同,首先因為我有「特殊需要」(遲些再交待,有我facebook / Twitter的朋友應該了解吧),再加上看了sidekick劍心的介紹後,真的有躍躍欲試的衝動。

於是就在重要日子之前的星期天,預好了美容師Geania。一直皮膚問題不大的我,最近的皮膚質素變差了許多(年齡關係!),除了超乾(也是超錯)之外,甚至有一點酒糟鼻的傾向—即係鼻部常常紅腫,也經常脫皮。

到了Geania的美容中心,正如sidekick所說的一樣,十分整潔,但沒有特別豪華的裝修,一切都十分平實。

Geania細心看過我皮膚的情況後,建議不要做其他如針清的美容護理,只建議我做一種特別的水療—主要是塗藥水在面部後,立即抹掉,再不斷噴水,在面部四周重覆這幾個步驟。這個治療過程十分舒服。她說這是「不涉及彩光,但效果與彩光類似的療程。」

結果怎樣呢?當然要一個before and after吧。

數天前的照片。




且看看療程後的效果:


第一次做完後,是有一部份鼻部皮膚好似不再那麼泛紅(接近鼻樑處)。

另外,Geanie說,這個療程是要令我脫皮,因為據她的說法是,我鼻部皮膚內部感染了細菌,所以做任何保濕美白對我毫無幫助,因為這些滋養都因為皮膚受感染而不能滲入,唯有靠她這個水療才能「打開」我的皮膚,脫皮是要更生,更生後的皮膚才能改善…。當然,我也要戒掉常常擠弄鼻子毛孔的壞習慣!

而最最最重要的是,做過療程後,Geania只一直問我的感覺,完全沒有硬銷...她只叫我私下找她就可以了!這樣好的服務態度還是第一次體驗!完全O咀!

Geania的美容中心就是Charming Beauty, 地點在銅鑼灣怡和街,對住港島區的我來說真的超級方便。

2010年5月24日

嶺大文化研究十周年:《當舊思想碰上新媒體》論壇

精彩精彩真精彩!嶺大文化研究十周年「我們的未來」研討會找來了星屑醫生 (獨立網上電台 AJ.hk台長)、 謝志峰 (《城市論壇》監製、主持)、閭丘露薇 (鳳凰衛視採訪總監)和盧覺麟 (am730社長)討論議題:《當舊思想碰上新媒體》!
顯而易見,講者當中有傳統電子傳媒(港台、鳳凰衛視),有網上/網下傳媒(am730),更有Blogger嫌網台,勢必有火花!

差不多兩小時的論壇內容,由各位嘉賓先就議題輪流分享以下的錄像都收錄在案。瘋腿因為要上課遲到少許,錯過了投訴合唱團的演出,和盧先生的一段分享,正好在此重溫。


Watch live video from NetmediaU 網台聯盟 直播頻道 on Justin.tv

到了超過一小時的問答時段:

Watch live video from NetmediaU 網台聯盟 直播頻道 on Justin.tv

由於剛好星期天是《城市論壇》的日子,剛做完節目的謝志峰和剛爆完咪的星屑醫生都一併到這個論壇「續前緣」關係,竟然也引來一位維園阿伯「入侵」。不過文化研究的好處就是如此,包容度高,我們也十分尊重他的發言,嘻。

其實瘋腿那天也想發言,但又覺得只是抒發感想,不是發問,於是作罷。只是我仍然對於當天台前有一位觀眾的言論耿耿於懷,他竟說「網民不是人...網民是面目模糊的」(見30:30) -- 意指只有略有「名氣」的blogger如星屑醫生才能配得上是「有面目」的,一般網民只模糊的一個概念。這怎能叫我們這些「未有名氣」的blogger和推友同意?連坐在我身後「有名氣」的blogger SidekickFelix也不禁自言自語說「這不可能啊」。我想,得罪一下,這名觀眾對於網絡世界的認知實在太貧乏了。

另外,謝志峰先生也在最後的分享發表了一番對於作為記者的言論,說必須要對自己負責任,其實,我們這批網民又何嘗不是呢?自己說的自己負責,人在做天在看,我們即使不是專業的記者,仍然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啊!

其實今次的論壇可能因為講者的身份以及觀眾的關係,學術成分少了,反而討論層面變成圍繞傳媒/記者較多,但這不要緊,內容好是最重要的!

非常感激星屑醫生,他準備充足,有powerpoint (可惜我們沒有projector)有講稿,內容也是他一貫風趣+爛Gag但又見真章的present手法,豐富內容讓我們都聽得很開心啊!

另外,今次的論壇也竟能令我喜愛的兩個組群 -- 「文化研究」和「網友」結合了,看到羅永生、許寶和醫生一起,一邊拿醫生名片一邊「驚嘆」醫生真的在一邊應診一邊攪blog、網台、行動...真的興奮。

2010年3月20日

囚不了 by Billy

最近都沒有心機打理blog, 因為twitter和FB都差不多佔了我全部的心機和時間。

不過又發現,一些重要的東西,如果不好好的放在Blog,很容易就會失去了。


這是其中一樣 --
Billy是我的好老師, 已認識十年, 上次元旦遊行我們還有西環碰上一起吃糖水。當天我沒能現場看, 因為自己有一場舞要跳,他竟對我說:「啊,我想你看啊。」

這一支舞,叫作「囚不了」,裡面使用了劉曉波的詩《六四暗夜中的百合花——六四十七週年祭花》,舞蹈編得很美,中段那些花瓣飄下來的場景很美。看得我很感動。

曾經在FB和Twitter中分享過,但現在「失蹤」了,原因不明,我猜可能原本的Youtube片段已遭刪除,但為什麼被刪仍然是耐人尋味。

2009年12月19日

朱凌凌 @ 開放音樂,藝術中心


很高興去完立法會還能來得及看朱凌凌的表演,又賺到了。

2009年12月15日

朱凌凌Pump it up Groovy Night

瞭解朱凌凌、喜愛朱凌凌的,都知道他們出名亂、甩、au底...但他們的歌很好,idea好強。

今晚在九展看了他們的Band Show, 如果問我,是有一點懷念大角咀時代的自由,要衝台就衝台...結果今晚意外地坐了前排正中位置,可幸那副就在我們面前的喇叭沒有弄聾我們。

整晚大概分為四部份:1) 西歌時間(不是西式歌曲!!!) 2) 疑似X-Japan ??? 3) 扮Hip Hop時段 (同場加映有一點混亂的Battle) 4)西裝Boy Band...

老實說,rundown有點混亂,有些時候都在hea了時間,卻又變成不夠時間正經的唱我們想聽到的歌--起碼那首我很喜歡的「對他說」沒有機會唱了。而且本來cheese cake都已開始了前奏,卻生生的給白只阻止了...

所以我很難避免懷念了大角咀...起碼在那裡是不用擔心衝到台前會被會場的人員要求坐回原位 -- 對啊,本來白只都要大家衝台,怎知(我估計是犯了一些火警有關的法例吧)會場立即有人員跟朱康說不能要觀眾衝台...於是經白只呼籲後,大家又乖乖的坐下了。

然而整晚的氣氛不錯,情緒高漲...











































2009年12月13日

Starbucks Xmas Party



感激Jansen的介紹,今次真正得到機會參加Starbucks的Blogger Party。

一向都認為Starbucks在social media的大膽和前瞻性思維,今次有幸參與十分高興。

汗顏我作為blogger真的很懶,自從開始玩Twitter之後Update得更加少了。

因此我真的感到非常榮幸能夠得嘗Blogger的perks, 可以試試coffee tasting和各種美味的食品。

有一位很可愛的starbucks員工帶領我們試coffee, 奈何她真的有一點靦腆,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大膽些跟我們說,就當上堂一樣教我們如何去品嚐,我相信每位blogger會更加認同的。





自從去過歐洲後更加覺得叫咖啡絕對不應叫超過tall 的size, 因為太大杯的咖啡只會因為它變冷而失去咖啡的真味。所以我在party只叫了tall size的capuccino w/ caramel syrup. Latte只適宜在早上喝,近旁晚真的不應喝太大杯的咖啡。是晚喝的capuccion是滿意的。真的很老實說,有些時候喝starbucks的咖啡是比不上一些小店...不過今日在starbucks喝到的capuccion蠻不錯。



這個chocolate mouse甜品是整個party內最甜的東西,有點吃不消...但原來jansen一向都極喜歡甜吃,真的猜不到!



Christmas LOG cake :P


這個ginger bread house其實吃起來也不錯呢!



最後是晚抽獎的大獎得主是阿亮,他真的有抽獎命!


可幸每一位參加者都有紀念品,我得到一隻好美的tumbler, 非常喜歡!


而在場每位blogger都能夠得到一隻裝過chocolate mouse的咖啡杯,這隻杯除了喝espresso之外,也非常適合喝ice wine等甜酒呢!

是日party另一特色是有七成參與的blogger都是女孩子,不少更是和meling非常熟稔的beauty bloggers呢!

2009年10月12日

七大武器之首



這是什麼?猜到了嗎?

打開布袋...原來內有乾坤。

寄件者 portable utensils


這是我在錦上路市集買回來的食具套裝。不銹鋼的伸縮筷子,加上摺疊式餐匙。小商販很可愛,不斷跟我說怎樣使用和洗滌器具。跟我在台灣見到別人用的那種不一樣,但很輕便,放在公司用或出外吃飯拿出來用,一樣方便。這個暗器好利害啊!

寄件者 portable utensils


我一直都不知道錦上路有一個偌大的市集,有點像台北夜市,只是那裡7點就會關門了。
Posted using Mobypicture.com
這個市集有很多小本經營的商販,我另外也買了一些地道的咸柑桔。這裡乘西鐵來很近的,真的很好玩啊!

2009年8月11日

綠色和平的《9‧22無車日》

綠色和平香港無車日2009



我沒有車。
我也不是一個很稱職的blogger。
作為Twitterer,或稱Tweeps,或稱推友,雖然中毒,但只是起步。

但,卻受到綠色和平的同事青睞,邀請了我來他們的《無車日Bloggers Gathering》

綠平的同事為我們作了一個有關無車日的Presentation。


(via 綠色和平's Photos - 無車日博客聚會)


在讀文化研究時,我們看到了紐約、巴黎等地的Reclaim the streets 活動,這是奪回當權者佔據公共空間、挑戰霸權思維的舉動。

原來,在無車日在紐約也正正是「重奪街頭」的活動 -- 在Park Avenue踏單車,Rollerblade,或者只是坐下來看看書...在台灣也是一樣。大家都知道台北的機車廢氣是多麼嚴重吧!

更有tactics的運用,在隊道裡以「清潔」隊道的塵埃來作「reverse-graffiti」: 這不是真正的塗鴉,而是將牆上的污穢抹走,所剩下的痕跡就是你想「塗」上牆的圖案了 -- 所以,警方不能以塗污公家物品來入罪。...綠平的Fanny很驚訝我會知道,我當然知道了,因為有Youtube嘛!



香港可以嗎?我們可以奪回街道,找回一個讓我們透透氣的空間嗎?

一班Bloggers的力量,可以找到答案嗎?



綠平對於實行無車日的重要性,作出以下解釋:
全球來自汽車的溫室氣體排放佔總量的5分之1,而根據歐盟最新數據,汽車平均每公里排放160克二氧化碳,每公里都為地球帶來無可挽回的惡果。香港既然擁有全球最佳的公共交通系統,我們應該減少駕駛私家車,多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拯救全球的人類。


這天晚上,我們談到不少策略,有一些和一些(令人驚訝的!)機構合作,有一些可能會比較「剌激」一點的,因為是故意挑戰強勢...唔,跟我平常的工作所想所做的很不一樣啊!

我想,無車日只是一個姿態,今年是第一年做,也不能太貪心,但行動應該是可以。

沒有車的我,除了會叫身邊有車的朋友少用車,也會盡量少乘一點的士吧。

就像星屑醫生說,其實,和伴侶一起乘巴士,也是維繫感情的一種方法。在巴士上,如果宣傳廣告的聲浪不太大的話,我就常常依偎著身邊的他,在巴士上打瞌睡打得要死,或(笑著)看他睡覺的樣子。

補充一句:希望大家都可以到綠色和平的網站,在下載區拿一張它們的「無車日」網上Badge加入自己的Blog,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加入登記「無車日」,另看說這一個動作,你們的登記數目可是綠平日後用來向政府爭取政策改變的重要佐證!

延伸閱讀:綠色和平氣候英雄

2009年8月8日

Twitter Tee 到手了

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Twitter?
為什麼喜歡至要買狂迷TEE?
twitter tee 到手� on Twitpic


謝謝sidekick的安排,今日真係打擾了思考君 @hkxforce,特地在旺角等我們一班傻瓜狂迷來取團購TEE...
星期一著去blogger event可能會型到爆喎,哈...

twitter狂迷 Tee 好正� on Twitpic

為什麼這樣愛twitter?

昨晚在msn向同事介紹twitter時,說了一句(大致意思):「twitter不是只看生活片段,像fb一樣的status.而是在follow一些言之有物的twitterers中學到更多知識,並互通最新消息。」我想,就像突然多了一班知識廣博又轉數快的朋友,聽君一夕話,勝讀10年書一樣吧。

延伸閱讀
Twitter in 1949: http://dacode.com/design/twitter-telegraph

2009年6月12日

Bloggers 飯局

膽粗粗地邀請了城中幾位知名blogger和Twitter推友一起吃飯:JansenMelingAikiJonathanBearbear,說是為公事,但慚愧地,大部份時間都花了在宅Talk -- 講twitter、講trend、講愛瘋ASS -- 死!中毒了!走唔甩!

收到了一份令人感動的見面禮:因為我最近(又)弄傷了腰,Twitter的推友都知道了。所以,今晚Meling特別帶了這個給我:

寄件者 Dinner with Bloggers
我看到包裝上的Knorr字,忍不著笑了--是雞精嗎?

但Meling以十分專業又帶一點細心來介紹這支摩擦膏的用法時,我又有點不好意思了,嘻。

今晚幾個大發現:1) 原來我是全檯唯一一個懂得讀「Twhirl」的人。2)原來我唔知可以在豐澤買iphone用回smartone的plan, 仲有得換易賞錢。3)原來我可以反過來向網絡強人Jonathan介紹Tweetdeck。呵呵呵...

寄件者 Dinner with Bloggers


說回正題吧,其實今晚本擬為各bloggers介紹一下樂施會的新網站:樂施會10億個夢想 Oxfam One Billion Dreams (http://www.oxfam.org.hk/dream - 因為易記,加上要宣傳,特意將連結再放上來了)但竟然發現在又一城的simplylife上不到wifi。也罷,這麼簡單的網站也沒有什麼複雜的navigation, 大家都應該懂得看啊。內容是簡單的,可是,我們時間太短了,只有20多天就要截止報名,那怎推廣才好呢。甚麼也要快啊。

本來Jansen是有一個點子想大家在飯局拍一段短片放上blog,呼籲大家來參加公開招募樂施大使的。但後來(一來我怕羞唔敢問...),又覺得就讓大家自發地寫一點東西,總比我逼迫之下作出來的東西好吧,正如Sony、Starbucks等讓bloggers試用產品後也不會要求他們一定要寫好說話吧!
不過,Jansen這條好橋現在讓我們的同事借花敬佛了(我的上司也大讚呢,嘻~),詳情遲些公布吧...

另外,大家又提議了參考Style Model Hunt的做法,他們也是網上選舉的。Meling更大膽建議不如找找他們來當樂施青年大使的參加者,其實她們也不是一味只有外貌沒有頭腦啊。



另外,Jonathan也提到Mobile Radio Hong Kong也可以盡量幫忙的。
綜觀來說,facebook、twitter、youtube也紛紛染指了,渠道是足夠的。反之,要找參加者,可能需要直接與學校或其他機構直接溝通。

Jansen真的好得沒話說,就在飯局之前的晚上,他已經寫了短文:搜尋「10億個夢想」,網上限定

期待有更多啊!

對不起,今天我的相機拍攝質素有點兒奇怪。但都十分多謝大家啊!

2009年2月21日

別人笑我太瘋癲 -- Punch Party Hong Kong 後感


一直跟身邊的人在說要到Punch Party HK
「什麼?迷幻派對?」

不不。是一個Blogger的gathering。
「?」
特別之處,就是每一位presenter說夠7分鍾就會突然死亡...不是真的死...是被現場觀眾嘈死...

「??」...

結果,自己來到了。一眼就看到很亢奮的Jansen哥和在網上認識已久但首次真正會面的sidekick。

有很多人啊!聽說不斷有人投訴報不了名,白白錯失良機。很欣賞大會找到不少利害的贊助商,原本我覺得這種活動應該收入場費的,現在不但免費,更有有不少紀念品,更有美絕的T恤一件(Jansen下令立即穿上,以示興奮狀)。我工作每天要找贊助商啊!

主題是「職業.Blogger」,於是,七位Blogger將自己放上網的一生就在這7分鍾和大家分享-- 除了星屑醫生,因為他是大講,又算是總結用了整整20分鍾!

當中分享的Blogger有兩位教師,一位是中學英文教師、另一位則是小學教師,兩者身份和blogging的方向均很不一樣。另外,有知名的消防員、有developer/entreprenuer、有音樂製作...當然最後由真人更加性感可愛的星屑醫生作結!
筆者最喜歡的是聽關於「人」的故事。Blog就是關於「人」,我聽著這些人物將自己最切身的故事放上網分享和反思,無論是控訴或慶祝,都是一個人的故事令群眾共嗚,鼓動我們說更多,說下去...這才是最珍貴的事。

很利害的一個晚上。很多正能量,整間房的氣氛由開始至結束都維持興奮狀態!
最後,瘋腿以失聲的結果離場!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延伸閱讀:
相片:http://flickr.com/groups/punchpartyhk
網站:http://punchpartyhk.blogspot.com/
Twitter:http://www.twitter.com/punchpartyhk

2009年2月4日

Dance Love的來生



DANCELOVE (www.dancelove.wordpress.com)在靜止狀態了差不多大半年後,瘋腿決定再次令它起死回生。
由今日起筆者將儘量更新Dancelove網站,特別將介紹多一點在網上留意到有關舞蹈文化的好料。
至於瘋腿的地下室,也希望能夠維持多一點更新,可能在初階段取巧一點,在這裡通知大家Dancelove的新文章吧。

對不起,最近實在太喜歡玩Twitter了,有了Twitterfox和3G電話上網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網認都荒廢了很多。但是透過twitter又真的認識了不少blogger,如GrinerAwolk,還有adfreakviral blog的更新...和他們分享好料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2009年1月13日

舊片推介:《低清老翻王》Be Kind Rewind


終於有機會看了這齣電影。

早前曾經聽說過,雖然劇目好像很低能,但是一套好戲。

看後,驚覺所言甚是。

原來這並不是一部普通的攪笑爛片,這是一個Youtube的比喻,只不過它使用了老土得不得了的「VHS」當作「載體」。

電影故事十分簡單,也有一點無稽 --- Be Kind Rewind(也是電影名)租影帶舖頭面臨市區重建而可能結業。店主Fletcher希望外遊尋找解決方法,但這時店中卻出了意外,所有影帶都被Jack Black扮演的Jerry(以天馬行空的方法)磁化,全部變成空白。由Rapper Mos Def飾演的 Mike 和Jerry馬死落地行的情況下被迫老翻,拿起攝影機翻拍經典影片Ghostbusters幻想可以過骨,怎料卻大受歡迎,租客紛紛要添貨,本來每晚$1租帶費急升至$20一晚也在所不辭。

這不正是Youtube的比喻嗎?而且,後來老翻的影片也是觀眾要求所選,不正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嗎?但原來翻拍的過程是一種新的創作過程,不是純粹抄襲,而是重新演繹。這就是創作了。只是,這班天真的人仍然要使用VHS。

故事亦因而出現了一個新詞:「Sweded」,(意指被老翻的影片,要狂加租金,就像瑞士甚麼也貴一樣...)真是畫龍點睛。

導演Michael Gondry不是第一次帶給我驚喜,最近一次《無痛失戀》(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已教我刮目相看,浮跨如Jim Carey被導演的洗禮下變得恰到好處,加上Mos Def的傻勁演技,以及周星馳般無聊橋段 (如以夜視燈扮在晚上拍片,卻又戴上影印面具以逞現角色的面孔...)教我捧腹。

電影竟然又與城市發展有關,面對政府的所謂改善工程,小市民卻沒有討價還價的能耐。後來老翻帶大賣,卻又換來版權公司的逼迫威脅,原本差點可以翻身卻又換來被大財團壓倒一切 -- 正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故事結局是社區的所有人合力自拍一套有關爵士樂家Waller的「偽紀錄片」,質素強差人意的片子,大家卻看得開心得不得了 -- 因為是大家的集體創作,是眾人所留下的回憶。

筆者最慶幸的是劇本沒有亂來,弄個假得要死的「大團員結局」,片尾只見眾人(包括前來清拆的工人、收樓的官員、警察等)都能笑著看完大家用心拍攝的影片,雖然觀眾都知道清拆是阻止不了的,但,至少記憶中留下了一個安穩快樂的晚上,這樣就夠了。

最後,筆者竟然發現這個Swededfilms網站,好要命!不知道跟原本的電影有沒有關係呢?

導演自己Swede自己的電影trailer,正!



延伸閱讀:

創意與集體回憶 - 低清老翻王
《低清老翻王》的抗爭策略和人本精神
新片介紹:《低清老翻王》5月15日低清驚典隆重公演
Be Kind Rewind on Wiki

2009年1月5日

年代新聞專訪:街舞狂潮

這段Post十分簡單,但必定要看:
之前提及過的《街舞狂潮》導演蘇哲賢接受了台灣的電視台訪問,當中包含了很多電影片段,當然少不了舞者阿倫。很不錯!令我更想看到這套電影了!



2008年12月25日

朱凌凌劇目與歌曲--《博到單車變摩托(回修版》



一直都十分喜歡朱凌凌的歌,但這個《博到單車變摩托》卻不是音樂會,而是話劇。之前在生力Wild Day Out認識了朱凌凌的功架後,到現在終於第二次看到他們的Live了。這隊Band的歌是沒話說的了,他們總愛在攪笑之餘保持深度,在Rapping裡滲入Nu Jazz、R & B元素,聽得筆者十分舒服。現場也有整隊樂隊的演出《Revolution》、《我的藝術生活》和《Cloud》,一貫高水準的演出,氣氛很不錯。至於「戲」方面,首半部的劇情也推進的很快,但在中場休息(中場休息時沒有宣佈,結果觀眾都不敢走開,面面相覷的情況持續了好一會)後,劇情開始有一點慢下來,有少許悶場,而且觀眾也常常顯得不憧反應。不過整體來說也算不錯,特別是那一首《Cloud》,聽著也有多少感動。這也說明,始終筆者是喜歡他們的歌多一點。Cloud的歌詞(摘錄自朱凌凌人網誌):


"CLOUD"
There's a story to be told
It's about something that flows slow
The place we all finally will go
That's the cloud in the sky - "Our Soul"

We all have to play a role
We won't know until we are old
When the day comes, the answer will show
Then we will be a child waiting to get old

We are getting old
No longer be a child
Losing faith
Losing soul
'Cos we are old

When we're born, we start a cycle
A cycle of getting old
And we die we only have our soul
Then we will find many choices we haven't choose

Once I feel regret
Wanna start life again
Our soul will transform to someone's tears
All the tears flowing to the sky

Be a cloud
Be a crowd of cloud in the sky
Going to fall again
When the cycle ends
And why we can't say goodbye (to our lives)


朱凌凌這班奇人常常都利用Youtube的強勁勢力推自己的歌和戲,大家多留意他們的網誌就能知道了。這些影片大部份都是另外拍攝和剪接,有一些看得令人噴飯(且看看Abby Road 上下集),有一些看到令人有點感動(看看這首閩南語歌),總之不停帶給大家驚(嚇)喜。

老公本來是迫不得已被我硬要陪著去看朱凌凌的演出。本來他對朱凌凌沒什麼特別印象,但看過現場後,回家不但狂找他們的Youtube video看,這幾天還一直在唱《我的骨好痛》、《李白》和《Don't Touch My Woman》,上了瘾就是這樣一發不可收拾的了,哈哈...

延伸閱讀:

朱凌凌人網誌
朱凌凌Juicyning網誌

朱凌凌革命軍:最壞年代的音樂會

p.s.朱凌凌在明報放了頭版Full Page廣告!但,也忘了是不是這一個版本的海報...

2008年12月18日

機構應如何運用Social Media?且看看Intel吧!



早前在機構的一個有關communication的會議中談到new media/social media的運用,同事們紛紛對於如何「管理」如茫茫大海般的網上內容(如facebook、網誌、discussion.com.hk等) 十分疑惑/疑慮:我們應該當網絡警察「處理」/「censor」posts嗎?我們應否有一個官方代表來回答所有查詢嗎?是不是所有留言/內容都要由上級批准?我們應否以自己的個人身份回答/更正網民的留言...等等問題紛至。

最近Intel將他們的social media guidelines公開了給大眾,正好作每一間想涉獵social media的機構作為借鏡 -- 無論是商業還是非政府機構皆可應用。

其中筆者覺得內容極之精彩(竟然能以「精彩」來形容Guideline...)的內容如下:

保持透明度十分重要:

If you are blogging about your work at Intel, use your real name, identify that you work for Intel, and be clear about your role. If you have a vested interest in something you are discussing, be the first to point it out.

- 為甚麼不能以真實姓名代表自己的機構?如果沒有人性化的內容,還有甚麼能令人想繼續讀下去呢?

你代表機構說話,也代表自己說話。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the lin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are blurred. Just by identifying yourself as an Intel employee, you are creating perceptions about Intel by our shareholders, custom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and perceptions about you by your colleagues and managers. Do us all proud. Be sure that all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you is consistent with your work and with Intel's values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既然你也在代表自己說話,自然也應做一些令自己和機構都要驕傲的事情吧。這就是自主的意式。

要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想法:
Don't be afraid to bring in your own personality and say what's on your mind. Consider content that's open-ended and invites response. Encourage comments.

- 如果運用social media得宜,自然能夠鼓勵回應吧。但留意要這是一場「對話」-- open-ended是很重要的。

錯了就要認!這真的很重要!
Did you screw up? If you make a mistake, admit it. Be upfront and be quick with your correction. If you're posting to a blog, you may choose to modify an earlier post—just make it clear that you have done so.


如何回應公眾的負面信息?這真是每一間機構都要好好學習啊!
If the content is positive or negative and in context to the conversation then we approve the content, regardless if the content is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to Intel. However if the content is ugly, offensive, denigrating and completely out of context then we reject the content.


內容來自Social Path的網誌,作者David Griner,非常感謝他!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